• 校本課程
-教師自行編訂各級教材,由淺入深,切合學生的程度,適合學生的語言學習能力,並加強學生的語音認識, 學生在初小階段學習普通話的聲母、韻母及聲調,在高小階段學習拼音。
-教師可根據學生的程度,選用適當的課外資料作為補充教材如: 笑話、繞口令、謎語、歌曲,《弟子規》以及各種注音讀物,包括兒歌、故事、寓言、戲劇、詩歌、散文等,幫助教學,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。
• 重視實踐
學校可善用社會日益豐富的語言環境,透過多元化的學習活動,讓學生在課內和課外有更多應用的機會,以提升普通話的溝通能力。
• 電子學習
教師於課堂中可運用平板電腦配合課程發展。以平板電腦內的應用程式,如詞典應用程式查找漢語拼音,提升自學能力。此外,課堂上運用「E-smart學習管理系統」(三年級)和Mordern-eplus(一至二年級和四至六年級)進行電子教學活動,並評估學生所學。各種普通話遊戲程式亦可增加學生學習本科的興趣。
• 跨科學習
為培養學生的良好品格,啟發兒童向善自律的精神,普通話科、中文科及德育科共同合作,在一至六年級的普通話校本教材中加入《弟子規》,讓學生誦讀和理解,提醒學生將所學的道理應用於日常生活中。